来源:河北凡盛检测服务 发布时间:2024-06-03 访问量:1906
4.1 一般规定
4.1.1 混凝土结构和其他结构中的混凝土构件应按本章的规定进行检测和评定)
4.1.2 混凝土结构可分成下列检测项目:
1 原材料质量及性能;
2 构件材料强度;
3 混凝土的性能;
4 构件缺陷与损伤;
5 构件中的钢筋;
6 装配混凝土结构的预制构件和连接节点等)
4.1.3 混凝土结构应进行下列专项评定:
1 使用构件分项系数的构件承载力的评定;
2 悬挑构件、有侧移框架柱等承载力评定时计算模型的调整;
3 多遇地震的适用性评定;
4 混凝土剩余使用年数的推定
4.2 原材料的质量及性能
4.2.1 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钢筋、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或拌合物等的质量存在异议时,应采取下列方式进行检验:
1 当工程中尚有与结构中同批、同等级的剩余原材料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存在异议的原材料进行检验;
2 当结构工程没有剩余原材料时,应按本标准的规定从结构中取样对原材料的质量或性能进行检验。
4.2.2 钢筋质量或性能的取样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同批钢筋每组的取样数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规定;
2 钢筋质量或性能的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GB/T 28900的规定;
3 钢筋质量与性能的检验结果应按设计选定钢筋对应的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符合性判定。
4.2.3 对硬化混凝土的水泥安定性有疑义时,可按本标准附录G的规定对水泥中游离氧化钙的潜在危害进行检测。
4.2.4 对硬化混凝土中的碱含量有疑义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4.2.5 当发现混凝土存在碱-骨料反应生成物或混凝土碱含量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476的限值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的规定从硬化混凝土中取样并破碎,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规定进行骨料膨胀性检验。
4.2.6 当对硬化混凝土骨料体积稳定性有异议或碱含量超过限值且骨料具有碱活性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的规定从硬化混凝土中取样和加工,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的规定进行试件膨胀率的观测。
4.2.7 试件膨胀率的观测结论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进行判定。
4.2.8 硬化混凝土已经出现骨料体积稳定性造成的损伤时,宜采取下列方法进行检测:
1 从硬化混凝土中取样并破碎,宜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规定,进行骨料体积稳定性的检验;
2 从混凝土中取样宜按本标准附录G规定的方法进行试样中骨料潜在危害的检验。
4.2.9 对硬化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有疑义时,宜取样按下列规定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
1 水溶性氯离子可按本标准附录H规定的方法或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476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2 酸溶性氯离子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JGJ/T 32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3 测试结果宜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的规定转换成氯离子与硅酸盐水泥用量的百分数或与胶凝材料用量的百分数。
4.2.10 当对水泥的质量、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及拌合物的质量有异议时,可对混凝土的强度或性能进行检验。
4.3 构件材料强度
4.3.1 既有结构钢筋的强度宜采用取样检测方法,对于同品种的主筋取样数量不宜少于两个。当检验结论最小值大于国家有关标准的标准值或标准强度时,结构验算时可使用该品种钢筋的标准值或标准强度。
4.3.2 既有结构中钢筋品种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判别:
1 直读光谱仪测试钢筋主要化学成分的方法;
2 按本标准附录J的规定测试钢筋表面硬度的方法;
3 采取本条第1款和第2款相结合的方法。
4.3.3 混凝土强度可分为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且应区分结构工程质量的检测和既有结构性能的检测。
4.3.4 既有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回弹法的检测操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的规定,遇有下列情况时应采用钻芯验证或修正的方法:
1)混凝土的龄期超出限定要求;
2)混凝土抗压强度超出规定的范围;
3)采用向上弹击或其他方式的操作时。
2 对于强度等级为C50~C100的混凝土,宜采用现行行业标准《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JGJ/T 294规定的适用方法进行检测,遇有下列情况时应采用钻芯验证或修正的方法:
1)混凝土的龄期超出限定要求;
2)混凝土抗压强度超出规定的范围;
3)采取了不同的操作措施时。
3 超声-回弹综合法的检测操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的有关规定,遇有下列情况时应采用钻芯验证或修正的方法:
1)混凝土抗压强度超出规定的范围;
2)采取了不同的操作措施时。
4.3.5 既有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可按本标准第3章的规定进行具有95%保证率的特征值和平均值的推定。
4.3.6 进行构件承载力分析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将混凝土抗压强度具有95%保证率的特征值换算成轴心抗压强度的标准值和轴心抗拉强度的标准值。
4.3.7 既有结构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后装拔出法检测时,检测操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的规定,并应把检测结果转换为劈裂抗拉强度;
2 采用后锚固法检测时,检测操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08的规定,并应将检测结果转换成劈裂抗拉强度;
3 采用拉脱法检测时,检测操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拉脱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378的规定,并应将检测结果转换成劈裂抗拉强度或抗拉强度。
4.3.8 既有结构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检测可进行直接测试方法测试结果的验证或修正。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直接方法测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的规定执行。
4.3.9 既有结构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可进行平均值的推定。
4.3.10 结构工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钻芯法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时,检测操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 384的规定。
2 采用下列间接方法时,宜采用钻芯修正或同条件混凝土立方体标准试块修正的方法:
1)回弹法;
2)超声-回弹综合法;
3)后装拔出法;
4)后锚固法;
5)拉脱法;
6)剪压法。
4.3.11 结构工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符合性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要求的是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宜按本标准第3章具有95%保证率的特征值进行符合性判定,也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规定进行符合性判定;
2 设计要求的是混凝土标号时,应按设计依据的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符合性判定。
4.3.12 当进行结构工程构件承载力的评定时,应按结构设计依据的国家有关标准,将本标准第4.3.11条第1款的判定值转换成轴心抗压强度的标准值或轴心抗拉强度的标准值。
4.3.13 结构工程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检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 384的规定;也可采用后装拔出法、后锚固法和拉脱法等与钻芯修正相结合的方法。
4.3.14 结构工程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检测结论可用于施工缝和叠合面等抗拉强度的判定。
4.4 混凝土的性能
4.4.1 混凝土性能可分为抗渗性能、抗冻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等检测分项。
4.4.2 结构工程混凝土的下列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的规定从结构中钻取芯样,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和《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1 混凝土抗渗性能;
2 混凝土抗冻性能;
3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4 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4.4.3 结构工程混凝土性能应以结构施工时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为基准进行符合性判定。
4.4.4 对于既有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取样方法测定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抗冻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等。既有结构工程混凝土性能符合性判定时,应去除受到冻融、氯离子渗透和硫酸盐侵蚀影响的表层混凝土。
4.4.5 结构工程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检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规定的方法从结构中钻取混凝土芯样,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规定的方法进行快速碳化的试验。
4.4.6 当需要判定结构工程混凝土实际的抗碳化能力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现场取样快速碳化试验的方法进行检测和判定:
1 现场取样宜保留混凝土的装饰层;
2 快速碳化箱内的碳化时间应与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相匹配;
3 快速碳化深度小于受力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时,可判定结构混凝土具有相应的抗碳化能力。
4.4.7 当结构工程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冻融性能的判定为不符合设计要求,且构件表面设有专用保护性面层时,可采用带面层的试件进行抗硫酸盐侵蚀能力、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和抗冻融能力的快速试验检测。试验时应将芯样试件的侧面进行封闭处理,留有带面层和不带面层的两个端面进行试验与比较。
4.4.8 混凝土的抗冻能力可根据年等效冻融循环次数和混凝土的饱水时间进行推断。
4.4.9 混凝土的抗渗能力可根据实际的最大水压和检验结论进行评定,不应考虑设计确定的外部防水层的实际作用。
4.5 构件的缺陷与损伤
4.5.1 混凝土构件的缺陷可分为外观缺陷、内部缺陷和裂缝。
4.5.2 混凝土的外观缺陷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规定的适用方法进行检测。
4.5.3 混凝土构件的内部缺陷可采用超声波综合因子判定法或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和《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JGJ/T 411规定的超声波法、电磁波反射法或冲击回波法进行探测。
4.5.4 混凝土内部缺陷探测结果应进行局部钻孔、开凿等方法验证。
4.5.5 当需要确定缺陷处混凝土的强度或性能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的规定进行检测。
4.5.6 工程质量的检测应按工程施工时依据的国家有关标准对缺陷进行符合性判定,对构件性能或能力进行评定时,宜考虑缺陷的实际影响。
4.5.7 结构构件的裂缝可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测:
1 检测应包括裂缝的位置、长度、宽度、深度、形态和数量;
2 裂缝深度可采用超声波法或钻取芯样方法进行检测;
3 记录可采用表格或图形的形式。
4.5.8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裂缝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JGJ/T 317判定裂缝的原因。
4.5.9 混凝土结构的损伤可分为构件的裂缝、混凝土表面的损伤和未封闭锚夹具和金属件等的锈蚀、损伤。
4.5.10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JGJ/T 317的规定,进行下列识别和判定:
1 施工阶段裂缝与使用阶段裂缝的识别;
2 使用阶段裂缝开裂原因的判定。
4.5.11 使用阶段开裂原因判定后,应分别进行下列检测和评定:
1 骨料体积膨胀造成的开裂应按本标准第4.2节的规定进行检测和判定。
2 钢筋锈蚀造成裂缝的检测和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锈蚀部位混凝土碳化情况进行检测;
2)应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进行测定;
3)应对钢筋锈蚀量、锈蚀钢筋力学性能进行测试。
3 重力荷载造成的受弯构件开裂的检测与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构件经历荷载进行核查;
2)应对构件挠度进行检测;
3)应对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评定;
4)应对构件承载力进行分析评定。
4.5.12 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的规定进行检测。
4.5.13 构件混凝土的表面损伤应采用观察和量测的方法进行检测。
4.5.14 构件混凝土表面出现环境作用损伤、化学物质侵蚀、生活和生产的磨损、气蚀损伤时,应判断为构件混凝土达到耐久性极限状态。
4.5.15 结构早期受冻损伤与混凝土遭受冻融损伤可按本标准附录K的规定进行判定。
4.5.16 受到火灾影响的结构,应通过全面的外观检查将构件的损伤识别为下列五种状态:
1 未受火灾影响;
2 表面或表层混凝土性能劣化;
3 构件损伤;
4 构件破坏;
5 局部坍塌。
4.5.17 对于不同火灾损伤状态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的有关规定执行。
4.5.18 对于未封闭在混凝土内的预应力锚夹具和金属件等的损伤和锈蚀,可用卡尺、钢尺等直接量测。
4.5.19 结构构件性能评定时,宜考虑结构构件的损伤对构件性能的不利影响。
4.6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
4.6.1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可分为钢筋位置、钢筋间距或数量、钢筋直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锈蚀状况等检测分项。
4.6.2 混凝土中钢筋应采用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和《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JGJ/T 152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4.6.3 对重要的检测分项应按下列规定进行直接方法的修正或验证:
1 钢筋直径的无损测试结果应采取剔凿量测或取样称重的方法修正或验证;
2 梁、柱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可采取打孔的方法修正或验证;
3 保护层厚度可采取打孔直接量测的方法修正或验证。
4.6.4 当有检测要求时,可对钢筋的锚固与搭接和混凝土柱与墙体间的拉结筋等进行检测。钢筋的搭接检测应采取剔凿或打孔的方法进行修正或验证。
4.6.5 工程质量的钢筋检测结果应按结构施工时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符合性判定;当钢筋间距存在偏差较大的现象,但钢筋的数量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进行专门的说明。
4.6.6 既有结构构件性能评定时,可使用钢筋实测结果转化的参数。
4.6.7 混凝土中钢筋可按本标准附录L或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JGJ/T 152规定的方法进行锈蚀状况的无损检测。
4.6.8 钢筋的锈蚀量宜采用直接量测的方法确定;可量测的项目包括锈蚀后钢筋的直径、锈蚀深度和长度、锈蚀物的厚度等。当钢筋锈蚀量较大时,宜取样测试钢筋强度的损失情况。
4.6.9 新建结构工程出现钢筋严重锈蚀现象时,应对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进行测定。
4.6.10 当发现钢筋出现锈蚀现象时,应检测封闭混凝土中预应力锚夹具和钢筋连接器的锈蚀情况。
4.6.11 既有结构性能评定时,应考虑钢筋锈蚀的实际影响。
4.7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4.7.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可分成预制混凝土构件、局部现浇混凝土和连接节点等检测专项。
4.7.2 装配式结构预制混凝土构件可分成构件质量、构件性能和安装质量等检测分项。
4.7.3 预制构件进场验收应执行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的有关规定;当发现异常或者存在异议时,可根据本标准第3章的抽样方法和本章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构件有关质量的检测。
4.7.4 预制构件性能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制受弯构件的结构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
2 其他预制构件的结构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52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
3 组合预制构件的其他性能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测。
4.7.5 预制构件的安装质量应采用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4.7.6 局部现浇混凝土可分成现浇混凝土质量和结合面质量等检测分项。
4.7.7 装配式结构节点局部现浇混凝土内部的缺陷可采用超声波综合因子判定法、超声波法、电磁波反射法或冲击回波法结合局部打孔开凿的方法进行检测。
4.7.8 梁、板等叠合构件的混凝土结合面可按下列方法进行检测:
1 混凝土结合面的缺陷可采用雷达法和冲击回波法进行检测;
2 结合面混凝土粘结强度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检测:
1)采用拉脱法检测结合面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2)采用钻芯法检测结合面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
4.7.9 套筒灌浆连接节点灌浆料强度、灌浆饱满度、连接钢筋埋置深度和接缝处防水性能等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灌浆料强度可在注浆口和出浆口取出圆柱体试样进行劈裂抗拉强度或抗压强度的测试;
2 灌浆饱满度可在套筒出浆口采用内窥法检查或预埋阻尼振动传感器方法进行检测;
3 连接钢筋埋置深度可在套筒出浆口进行钻孔检查;
4 接缝处防水性能可采用原位淋水试验方法进行检测。
4.7.10 浆锚搭接节点灌浆料强度、灌浆内部缺陷和接缝处防水性能等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灌浆料强度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灌浆口等部位应进行回弹测试,并应用同条件试块抗压强度检测结果对回弹结果进行修正;
2)可在注浆口和出浆口等部位钻取小直径芯样,进行劈裂抗拉强度或抗压强度测试。
2 灌浆内部缺陷可采用冲击回波法或超声波综合因子判定法等无损的方法进行检测,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结果应进行打孔验证或钻芯验证。
3 接缝处防水性能可采用原位淋水试验方法进行检测。
4.7.11 螺栓连接节点和焊缝连接节点实体检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和《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621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
本内容不代表我公司的观点、立场,快讯所涉信息、数据可能来源于第三方,我公司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参考。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删除,请联系1409499283@qq.com